嵩明上矣铎梁堆墓
发布时间:2021-02-04     阅读数:14248次    来源:原创
分享:

上矣铎粱堆墓位于嵩明县嵩阳镇上矣铎村,为配合云南成品油管道工程安宁—曲靖干线建设,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我所联合嵩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对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的两座粱堆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正式开始前先采用钻探法大致摸清墓葬的形制、埋藏深度等,并以此为基础布设探方,先对墓葬封土采用二分之一法进行解剖,然后进行全面发掘。发掘全面运用航拍、三维建模、考古数字化管理平台、RTK和全站仪测绘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并对墓室内的填土进行了筛选,从中筛选出若干破碎的小陶片以及铜钱、铜泡钉各一枚。

本次发掘的两座“粱堆”墓,当地人称之为“漾米多”,传说是诸葛亮南征时为稳定军心和迷惑敌人堆筑的假粮堆。“粱堆”一词是云南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对有高大封土堆墓的一个泛称。此类墓葬广泛分布于滇中、滇东地区,属魏晋南北朝的居多,另有部分属东汉时期。这种墓葬通常在地表挖出墓坑,然后用砖或石块砌筑墓室,最后堆筑高大的封土堆。墓葬形制与中原地区同时代的墓葬相似。云南“粱堆”因为具有高大封土这一明显标志,故历代多次被盗,墓中墓主尸骨、葬具以及随葬品等遗失、破坏严重,遗留器物多为残损的陶器残片等。从残留的随葬器物来看,器物亦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的墓葬相似,器型有耳杯、壶、甑、案、各类俑等。

发掘面积共700平方米,清理石结构券顶墓葬两座,均被盗。

1号墓位于2号墓东南侧十余米处,紧邻高速公路,方向77°。墓葬封土高约1.5米,封土呈圆形,直径约10米。墓葬内部平面近“凸”字形,由纵长方形的主墓室、墓道和墓门外的两面墙组成。主墓室长约4.6米,宽约2.2米,高约2.1米。墓道宽约1.3米,径深约1.5米,高约1.4米。两面石墙长约2.6米,高约1.6米。墓室的墙体和券顶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建构,面朝内部的一面加工精细,錾痕明显。石块之间未使用任何粘连材料,中空的墓室全靠石块之间的重力挤压而成。主墓室的地面平铺有石板。墓道内未发现石板,可能为盗墓者所撬。发掘工作中将铺地的石板全部移除,发现石板之下有一层垫土,起到找平墓底的作用。垫土层之下发现若干排列规则的柱洞。这些柱洞在建造墓室时起到支撑券顶的作用,一旦券顶完成,石块之间因为相互挤压便不会塌陷,继而将支撑木柱移除。墓道的券顶要略矮于主墓室。墓门口有一排门槛石,高于墓底。墓门用一块大石和若干石块封堵。墓门外面两侧各有一面石块垒砌的石墙。墓为地表起建,封土和墓室的建造可能同时进行,即砌好一层墓室后,再在外圈堆土,第二层石块有的一端放在下层石块上,另一端放置在外圈封土上。当墓室完成时,封土也已基本完成,唯墓门外可能暂时留出一块空间,以供安葬墓主时进出之用。1号墓与2号墓比较,稍显粗糙。从封土和墓室同时建造,结构相对粗糙的情况分析,1号可能是墓主去世之后赶造的。墓葬多次被盗,墓中大多数随葬器物被洗劫一空,仅留下大量陶器残片,部分残缺的铜器等。经过整理修复,器物有陶甑、陶罐、陶钵、陶盆、陶耳杯、陶俑头、铜耳杯、鎏金铜器残件等。

2号墓无论规模、形制还是里面出土的器物都较1号墓更胜一筹。地表可见封土高约3米,直径约15米。墓室的营造方法与1号墓如出一辙,只是墓室和封土是分开营造的,方向78°。墓为半地穴式结构,墓室有一半在当时地表所挖的坑中,另一半高出当时的地表。墓室由后室(主墓室)、甬道、前堂、墓道、正墓门、侧墓门几部分组成。后室长约3米,宽约2.1米,高约2.1米。甬道宽约1米,径深约0.6米,高约0.8米。前堂宽约4.7米,径深约1.8米,高约1.9米。墓道宽约1.1米,径深约1.3米,高约1.4米。墓室底部均铺满石板,铺地石板之下有两条纵横相交的排水沟。后室的排水沟与前堂的排水沟在甬道前方交汇,最后由前堂北端侧门处流出墓室。排水沟的建造较有特点,先是在土质墓底挖出土沟,沟底和沟壁用石块砌呈石沟,顶部用小石板盖顶。前堂排水沟石质沟壁和土沟壁之间的缝隙用石块和炭块填充,以起到过滤淤土,防止水沟堵塞的作用。墓门为两扇内开的长方形石门,石门两端有门轴和门臼。墓门内侧两端各有一块树立的条石,上端有卡槽,两块条石的卡槽之间横置一块条石,从内侧封堵墓门。从事埋葬活动的人应该是在封堵好墓门之后从前堂北端的侧门出来,最后用石块封堵侧门。 2号墓被盗严重,值得庆幸的是在墓室内以及盗洞里还是发现不少精美的器物,有铜跪俑、铜刁斗、铜刀、铜泡钉、五铢钱、陶俑、瓷碗、人形金箔等。

2号墓为前堂横列式,此种形制是中原地区东汉晚期常见的一种墓葬形制,但云南地区的墓葬或其他遗存因为与中原相隔较远,在时代特征上有所滞后。结合墓中出土的器物来看,初步断定其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墓主可能是中原迁入的汉人,也可能是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地方豪强。

嵩明坝子平坦宽阔,古时还有嘉丽泽海,适宜人类居住,且是滇中腹地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目前嵩明坝区内发现的青铜时代墓葬、遗址众多,说明至少在青铜时代以来这里就有大量的人类活动。大量的汉式墓葬说明汉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极深,其原因就是有大量的汉人涌入。从《史记》以及《汉书》的记载来看,嵩明坝子极有可能是汉时牧靡县的县治所在地。发掘为研究该地区的古代文化、人类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