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修缮工程
发布时间:2014-02-28     阅读数:9426次    来源:原创
分享:

       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东门街片区,主要以东门楼及其附近18个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中西式建筑和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院落为保护对象,建筑面积共计约7850平方米。
       迤萨原为土著民族仆拉(彝族支系)村落。明朝初年,迤萨处于长期封闭状态的封建土司统治之下,经济文化极端落后,内地经商者看到迤萨有利于经商谋生,便陆续迁来迤萨定居。清康熙年间,内地石屏、建水、通海等地一些以小本生意或手艺谋生的汉族,逐渐迁居迤萨。于是形成以大明塘子为中心的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白脚马、三棵树、大寨、小寨等有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瑶族居住的一个小集镇。东门楼即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滇南地区人们“下坝子、走烟帮”通往东南亚经商马帮古驿站——迤萨驿站的东门。
       清乾隆年间,录丰江边半坡上发现铜矿。铜矿的开采带动了商业、手工业、建筑业应运而生,为迤萨形成集镇奠定了基础。后铜矿业衰落,大部分人转入经商。迤萨的先辈们把商业贸易探险到东南亚老挝、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由于商业的迅猛发展,使迤萨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民居建筑不断增多。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迤萨经济文化得到发展,至清代乾隆年间发展为兴盛时期。
       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迤萨人纷纷闯出国门,到老挝、越南、缅甸等国经商。民国十四年(1925 年),内地连年战乱,而迤萨社会经济却愈来愈繁荣,各地百姓不断迁居迤萨,户口增至500余户,迤萨三层楼房仿法国建筑的中西式建筑不断兴起。民国32 年(1943 年),正值个旧锡矿情景不好,矿厂老板们把家藏的古玩字画以及金银首饰,都搬到迤萨来换取土特产品,迤萨成为一个杂货市场,人来马往,非常热闹,年年都有新建的大瓦房出现。聚居迤萨的户口已达900余户。民国37 年(1948 年),部份商人听信国民党的谣言,怕财产被没收,将大量资金流往国外,部份大富户人家则转到老挝、越南、泰国等地,使得迤萨成为云南仅次于腾冲的第二大侨乡。迤萨房屋建筑停滞,未建盖好的民居到解放后才逐步修缮完成。
       迤萨当时建盖的房屋均雕梁画柱,造型古朴,雅素明净,美观雄壮。建筑吸取英国、法国建筑的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出现中西式结合的四合院楼房建筑,形成了迤萨侨乡独具文化内涵的建筑群。
       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滇南地区人们“下坝子、走烟帮”的一种商贸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内地进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驿站和货物集散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国家各民族交往的历史见证。其建筑风格既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又有中原明清式传统四合院楼房,是研究红河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和建筑史发展最好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被人为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造,现今病害轻重不一,残破较为严重,已危及文物建筑结构安全和影响文物环境历史风貌,有损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具体病害情况如下:
       1、部分建筑屋面出现损毁、坍塌、瓦件酥碱残破,局部存在漏雨现象。现存椽子、挂瓦条、遮椽板等木构件多处糟朽,亟待修缮和恢复原状。
       2、局部墙体出现倒塌、倾斜、裂缝、风化现象,外墙面抹灰、及饰面等已损坏严重,石构件滋生苔藓。
       3、门窗局部被后人改造,为保护文物建筑的原真性,亟待修缮。
       4、局部台基垮塌受损,破坏了建筑原状做法,亟待修缮和恢复原状。
       5、局部有虫蛀现象,为保护文物本体木构架不再受到损坏,亟待消除隐患。
       6、部分地仗、油饰出现脱落、褪色、起壳现象,部分彩画出现脱落、褪色、粉化现象。
       7、室外排水不畅,室内照明用电线路混乱等。
       8、周边和原位上改扩建有大量的非原状建筑,已严重破坏了文物的原有历史风貌和整体景观。
       综上所述,急需对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并对文物建筑周边保存环境适当进行治理。受红河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的委托,我所承担了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修缮工程的勘察、测绘及设计工作。于2013年7月初完成该项目的野外现场勘察、测绘、照片拍摄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且在上述基础上于2014年2月全面完成了勘察报告、实测图、修缮方案、施工图等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评审获得通过。
       根据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现存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对东门楼及其附近18个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中西式建筑和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院落现状维修和院落环境整治,修缮内容主要是对所有建筑屋面进行揭顶修缮、个别采用局部落架维修,对后人改造的非原状部分进行复原修缮如墙面、地面、门、窗等重做油饰、对原状建筑彩画进行科技保护,对鼓闪、塌陷的台明、台阶进行归安,对个别损毁有依据的建筑进行复原,重做排水等。


                                                                                                           东门楼东立面


                                                                                                    21号民居建筑砖柱砖梁


                                                                                                      33号民居建筑砖券室


                                                                                                       36号民居檐口斗拱


                                                                                                        37号民居建筑脊饰


                                                                                                        38号民居檐口彩画


                                                                                                         47号民居建筑门头


                                                                                                          48号民居概貌


                                                                                                           48号民居概貌


                                                                                                     48号民居建筑砖券柱节

下一篇:无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