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为晚中新世东亚干旱时期三棱齿象类的避难所
发布时间:2017-11-17     阅读数:5295次    来源: 考古
分享:

《云南为晚中新世东亚干旱时期三棱齿象类的避难所》,作者:王世骐,吉学平,邓涛,付利娅,张家华,李春晓,贺子凌。2017年8月发表于《Paleogeography, Paleoclimatology, Paleoecology(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杂志。

真象型长鼻类是中新世东亚动物群最常见的种类之一,然而,它们由于生态压力而导致的演化和迁移机制很少被研究,至少在中国如此。本文对华南和华北已发现的真象形长鼻类的演化机制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晚中新世真象型长鼻类大大减少,而在云南地区持续繁荣。更为明显的是,华北三棱齿象类在中中新世末期完全灭绝,到最晚中新世没有再发现,但是,在云南地区整个晚中新世它们与四棱牙齿象共存,我们解释为云南地区在晚中新世是长鼻类的避难所,特别是对于三棱齿象类,华北地区由于西藏高原的隆升以及拟特提斯海海退形成的严重干旱,对共存属种的动力学机制进一步分析认为华北地区真象类的组成成分与云南及东南亚和西瓦立克有截然不同的模式。因此,提出华北和西瓦立克以及华北和云南及东南亚存在的生态隔离可能早在中中新世时期就已经形成,后一生态隔离偶尔也联通。比如在中晚中新世交界时期作为通道提供华北幸存的三棱齿象类由于生态压力向南逃离。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