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光坟头遗址
发布时间:2012-08-23     阅读数:12329次    来源:原创
分享:

光坟头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路居镇光坟头山,北距高原湖泊抚仙湖南岸约2公里。1984年3月调查发现。

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我所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两个阶段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600平方米。探方发掘文化层堆积最厚5.2米,地层划分最多处17层;清理半地穴房屋遗址26座、灰坑30个、与建筑有关的活动面11处。出土遗物数量多,类型丰富,小件器物编号4089个。其中陶器数量最多,以子母口小钵及同心圆纹盘为主要器型,另有陶釜、陶罐、圈足盘、陶盆等;其他器类有铜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玉器等。采集铜渣、浮选土样及环境样品400余份。该遗址为贝丘遗址,螺壳堆积最厚达5米以上,几乎所有的螺壳尾部均被敲去;发掘过程及浮选分拣出大量有加工痕迹的骨器及动物骨骼,种类有螺类、蚌类、鱼类、鸟等,哺乳动物有牛、狗、猪、马、羊、鹿、麂、熊、竹鼠、鼠、豪猪、兔等,其中数量最多的为螺类、蚌类及鱼类。本次发掘的晚期地层中出有少量布纹瓦片、青瓷片、青花瓷片及白瓷片,时代应属于明清时期;早期地层中所出的陶片数量较多,从陶片特征及叠压关系判断早期文化层时代为春秋战国至西汉。

根据器物组合将早期文化层进一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有少量夹砂褐陶及黑陶,个别陶片外壁有黑色陶衣器型多为折扣浅盘及部分陶釜、陶罐。遗迹均为半地穴式房址,分布于光坟头山的顶部;第二阶段陶器数量较多,以泥质红陶为主,器型多为子母口小钵及同心圆纹盘。遗迹有房址及灰坑,分布于遗址顶部及西北部的台地边缘;第三阶段的陶器出现弧形纹浅盘,器型较小,圜底,内底刻划平行弧线纹。本阶段的遗迹仅有一个房址及一个灰坑,位于遗址顶部偏西。

通过发掘及勘探,我们初步了解到该遗址保存较好的是山顶部及西北部,文化层堆积较完整,螺壳含量略少,年代跨度大,遗迹及遗物丰富,应是早期人类的主要活动范围;遗址东部尽管堆积较厚,但含大量螺壳,年代跨度较小,遗迹较少,似为人们集中倾倒生活垃圾及食物残渣的场地;在早晚的文化层中均出现有零星铜渣,并发现有残损的石范,且在距离遗址约3公里处有铜矿,但由于发掘面积有限,尚未发现炼铜作坊等遗迹。

光坟头遗址地处滇文化的中心区域,面积约17万平米,文化层积淀深厚,年代跨度大,遗存信息丰富,在云南省同类遗址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滇中青铜时代历史文化的极好材料,为解决目前滇文化研究中的墓葬材料多、遗址材料少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发掘将极大促进滇文化以及云南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全面研究。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