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坡墓地位于玉溪市华宁县城西南宁州镇王马村,华宁坝子西南边缘的小山上。2006年以来,当地盗墓猖獗,对墓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多墓葬同时被好几个盗洞破坏,大墓则完全被盗掘一空,鉴于此种状况,2011年10月10日至11月27日,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采用探方和探沟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掘面积3500余平方米,共发现各类墓葬298座,以青铜时代的竖穴土坑墓葬为主,另有少量明清时期的竖穴土坑墓和火葬墓。墓葬共出土各类随葬品450余件(套),以青铜器和陶器为主,另有少量骨器、石器、木器、铁器和瓷器等。
发掘发现的298座墓葬,墓向大多在250°~300 °之间,都是直接开口于耕土层下。一部分墓葬打破生土,而一部分墓葬则开凿于岩石之中,直接打破基岩。早期青铜时代的墓发现291座,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另有少量平面呈梯形的。青铜时代墓葬,以中小型墓为主,面积一般1~3平方米,面积最大的墓面积也不到12平方米。发掘的青铜时代墓葬,大部分没有随葬品,出土有随葬品的墓葬也不到90座。青铜时代墓葬出土随葬品400余件(套),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陶器、骨器、木器等,器型以小型为主,不见大型青铜器。个别大型墓葬的随葬品被盗掘一空,中小型墓葬的随葬品一般在3~5件,随葬品最多的也不足10件。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按器型可以分为戈、凿、镦、刻刀、卷刃器、箭镞、啄、锛、扣饰、钏、镯、牛形杖头等,以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为主。在所出土的青铜器中,以铜戈、铜刻刀、铜卷刃器和铜牛形杖头为墓地的典型器物。很多铜戈在近阑处的两侧带翼,近似护柲。铜卷刃器整体制作,部分卷刃器外形像铜矛,但其尖部呈卷曲状。铜刻刀无柄,大多为靴形,前端为单面斜刃,形制类似割皮革用的刀具。发现的1件牛形杖头,小巧别致,推测为礼器。陶器未发现完整的器型,以陶釜为主,质地以夹砂黄褐陶为主。骨器仅有1件骨管,木器仅出土1件木镯。
明清时期的竖穴土坑墓发现3座,其中2座为明代墓葬,1座为清代墓葬。明代墓葬,出土有瓷器、铁器和石器等。瓷器有瓷瓶、瓷罐、瓷杯等。出土的瓷器都为明代当地的华宁窑所烧制的典型器物。明清时期的火葬墓发现5座,平面为圆形和椭圆形。墓坑中仅发现红烧土和木炭,未发现任何随葬品和葬具。
此次发掘,是华宁县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也是滇中地区抚仙湖东岸一次重要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的位置位于整个墓地的东侧,以青铜时代墓葬为主。在其南侧还有很多明代的墓葬,四周也可能还存在早期墓葬。从整个墓地所出土的随葬品来看,小直坡墓地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性质应该是云南省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青铜时代的墓葬,未发现青铜器和陶器共存的现象,或只随葬青铜器,或仅随葬陶器。这种现象是小直坡墓地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随葬陶器的墓葬普遍被随葬青铜器的墓葬打破,因而随葬陶器年代应该稍早些。根据出土器物,大致分为两期:早期墓葬出土的器物,如带翼的无胡铜戈、铜卷刃器、铜刻刀等,在云南其他墓地很少发现,也未发现与滇文化相同或相近的器物;晚期墓葬则出土铜镯、铜扣饰、铜钏、铜牛形杖头等器物。在江川李家山一类墓出土有带翼的长胡戈,发掘者将其年代定在战国末期。在个旧倘甸石榴坝墓地也出土有带翼的无胡戈,发掘者将其年代定为战国初期至战国晚期。而且,石榴坝墓地也出土有铜刻刀。在某些方面来讲,石榴坝墓地和小直坡墓地很相似,因而年代二者相差应该不是很大。因而,小直坡墓地早期墓葬年代大致与个旧石榴坝墓地出土带翼无胡铜戈墓葬的年代相当。而其青铜时代的晚期墓葬出土的器物,如铜钏、镯、扣饰等典型的滇文化器物,说明受到了滇文化的一定影响。因而,青铜时代早期墓葬年代大致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晚期墓葬则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