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兴义遗址
发布时间:2016-11-04     阅读数:20976次    来源: 2016年
分享:

兴义遗址位于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兴义村,遗址为包含大量螺蛳壳堆积的贝丘遗址。2015年7月,兴义小学在扩建过程中发现人骨及陶罐等文化遗存,为遗址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所联合玉溪市文物管理所、通海县文物管理所对兴义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9×9米、9×8米探方两个。

发掘首先解决了探方安全加固问题。针对螺蛳壳疏松易垮塌的困难,采用物理加固与化学加固相结合,并在探方上搭建防雨棚的方法;严格按地层学解剖遗址堆积,以清扫平面代替刮平面,细致划分文化层,在层次划分中区分出了活动面;遗物收集方面,所有遗迹均解剖清理,强调按最小堆积单位收集遗物。所有地层堆积均多遍过筛、水洗。探方内发现遗物均用RTK测点;采样方面,系统采集浮选样品、碳十四测年样品、环境分析样品、残留物分析样品及备份样品等。地层堆积中的样品既有固定点的采样,也有随机浮动点的采样,共采集各类样品600余份;科学统计分析。探方各个堆积层位均统计其体积,同时也对堆积层位内的陶片、骨骼、石块进行数量和重量统计,为后期分析研究提取数据;系统科学地记录信息资料。除了大量照相、录像、文字记录外,还采用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影像三维建模、RTK测绘、航拍等手段。遗迹、遗物、采样点均采用RTK标注准确的三维坐标,为后期的科学分析奠定了基础;多学科合作研究是提高发掘质量的重要手段。兴义遗址发掘邀请了北京大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学者到现场指导,获得了诸多宝贵建议。发掘还邀请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公众考古方面,微信平台及时跟踪发布阶段性成果,配合媒体完成多批次报道。开展考古进校园活动和发掘成果展览。多方面研究遗址保护展示方案,并向地方政府提出保护展示建议。

经发掘,1号探方堆积厚8.2—9.2米,区分出37个文化层、18个活动面共55个堆积层。2号探方堆积厚9.2—9.4米,区分出34个文化层、29个活动面共63个堆积层。两个探方共发现房屋18座、墓葬20座、瓮棺葬4座、灰坑6座、灰堆10座、道路4条、沟2条、护墙1道,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等标本器物1460余件,采集各类样品600余份。根据出土物的不同,可以将遗存分为海东类型遗存、兴义二期遗存、滇文化遗存三大阶段。

一、海东类型遗存

兴义早期遗存即为海东类型遗存,典型代表器有喇叭口绳纹圜底罐、圈足罐、尖底瓶等(未发现鸡形壶、四流方口罐)。海东类型遗存的年代,可参考海东遗址人骨测年3945±100年(1号墓葬)、4235±150年(13号墓葬)。该阶段文化层内陶片较少,发现有绳纹陶片、磨光陶片,也发现有圈足器形,小件器物发现部分磨制骨器、石箭镞、石环等。

遗迹发现有12座墓葬、3座灰坑及部分柱洞。12座墓葬中除5座(9、10、11、16、20号墓葬)人骨保存不完整外,其余6座(6、7、8、12、13、14、15号墓葬)均为屈肢葬。4号灰坑内发现较多石块、炭屑及动物骨骼等,在灰坑内也发现一具人骨四肢卷曲于胸部,人骨上方压有4块较大的石块。固定采用屈肢葬,表明该人群是一个具有共同信仰的特殊族群,其族属来源需要进一步研究。

8号墓葬发现有4枚穿孔海贝,其中1枚海贝背部被磨平,推测海贝应作为货币使用。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出土海贝的墓葬为海东类型遗存,其年代约距今4000年。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海贝,为探索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证据。

海东类型遗存的地层内发现较多玛瑙石、石英石,玛瑙石有砸击痕迹,说明当时已经开始采集加工玛瑙。

6、7号墓葬屈肢葬人骨肱骨上肌肉附着点突起明显,髌骨上发现有挤压痕迹,说明划船是一项经常性活动。该阶段地层内发现大型动物骨骼较多,有水鹿和大象骨骼。这些大型动物并非家养,说明其狩猎经济占有一定的比重。该阶段上完整的螺蛳壳所占比重较大,不像兴义二期及滇文化地层内螺蛳壳均没有尖锥尾部,反映遗址早期居民螺蛳食用方法不同于晚期。

二、兴义二期遗存

兴义二期遗迹遗物丰富。属于该遗存的2号房址出土炭化橡子,经碳十四测年为1456BC—1389BC,目前初步推测遗存的年代介于商至西周时期。兴义二期遗存发现有房屋18座、墓葬8座、瓮棺葬4座、灰坑2座、道路4条、灰堆10座、沟2道等。

1、房屋:种类较多,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干栏式、亭棚式等种类。半地穴式房屋以圆形居多,以5、6、7、10、11、16、17号房址为代表。其中6号圆形半地穴式房屋较为罕见地保存有塌落屋顶痕迹,条状炭化木构件呈放射状分布于房屋地面上,部分木构件上发现有疑似榫卯结构。房屋居住面明显,中央发现四个柱洞,柱洞之间的灶堆有多层堆积。地穴边缘密集的小柱洞内尚发现与纤维丝明显的木条,似为炭化竹棍。

圆形半地穴式房屋中央多有四个柱洞呈方形分布,方形柱洞中央多有灶堆。沿房屋内地穴边缘有密集的小柱洞,应为木骨泥墙。从房屋中央有四个柱洞来看,屋顶应设置有用于通风采光的天窗。

地面式房屋多为方形,在地面有较浅的基槽,及槽内立有木骨泥墙。2、3、4、9、12号房址均属于此类房屋。干栏式房屋发现8、18号房址两座。两座房屋开口层位均较深。8号房址有9个柱洞呈圆形分布,房屋处于斜坡上,地面起伏不平。18号房址仅暴露出房屋一角,有6个明显的柱洞呈圆角方形分布。根据柱洞所处坡地位置及地面不见活动面推测,该类房屋为干栏式房屋。

亭棚式建筑发现15号房址一座。15号房址尚有局部压于探方之外,发现有5个排列整齐的柱洞,柱洞周围发现有踩踏明显的活动面。在活动面上发现有一灰堆,活动面周围没有发现墙,推测该房屋为亭子一类的建筑。

圆形半地穴式房屋中央大多发现有灶,而方形地面式房屋均没有发现灶坑,可能有功能区分,或为夏季使用与冬季使用的区别。干栏式房屋及亭棚式房屋的发现,也反映了当时夏季较为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地面式房屋、干栏式房屋这些形式多样的房屋为探讨居住形式演变提供了线索。

除此以外,还发现了12、13号房址两座相互配套使用的房屋。12号房址为地面式方形房屋,在12号房址北侧面发现有附属的房屋13号房址,房址仅西侧有一道墙基,北侧、东侧没有发现墙基,推测为棚厦式结构。12号房址地面较为干净,而13号房址地面有大量的黑灰,黑灰内发现大量有碎于地面的陶片及石器等。推测12号房址为休息场所,13号房址可能为炊煮及生产场所。

2、墓葬:发现的墓葬均为幼儿墓葬。8座墓葬中除3、17、18号墓葬三座人骨下肢有弯曲外,其余5座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陶器均放置于头部,有带流罐、豆、钵、盘口小罐等器形。同时发现有4座瓮棺葬。瓮棺葬葬具均为器形较大的盘口釜,口部没有发现掩盖痕迹。

3、道路:发现有4条道路。道路均采用灰土及螺蛳壳碎末铺垫,经踩踏后变得较为紧密,有一定的硬度。

4、灰堆:兴义二期遗存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灰堆,灰堆多发现于活动面上或房屋周围,灰堆多为倾倒的灰烬,个别灰堆似有烧火痕迹。

5、遗物:遗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孔雀石、炼渣、石范、青铜器,说明当时人已经开始采铜冶铜生产青铜器,该遗存属于青铜时代遗存,遗存的发现将滇中青铜时代的上限提前至商时期。

发现石锛较多,除少量为梯形石锛外,大量石锛为有肩有段石锛。有肩有段石锛常见于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遗址。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有领石环及石钻芯。钻芯为生产石环的废料,有领石环横截面呈“T”字形。陶器地方特色鲜明,典型代表器物有:盘口圜底釜、盘口罐、带流罐、带乳钉陶钵等。还发现大量网坠、纺轮。网坠以中间粗两端尖的石网坠为最多,同时也发现少量中间穿孔的陶网坠。兴义遗址大量发现的网坠、纺轮与当时织网捕鱼的生业形态是吻合的。除大量水生生物外,遗址内也发现了炭化稻、炭化橡子以及家猪、牛骨骼等,这说明遗址居民的食物来源也有农业种植、家畜驯养及采集等。

三、滇文化遗存

遗址上部为典型的滇文化遗存。该阶段遗迹仅发现灰坑1座。出土遗物数量较多,发现有铜矿石、青铜器、绿松石珠、陶珠等。根据陶器变化的不同,将滇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段,凸弦纹釜贯穿始终。早段仅发现凸弦纹釜残片,中段发现有凸弦纹釜与器壁较薄的折口浅盘共存,晚段发现凸弦纹釜与子母口浅钵共存。

四、兴义遗址发掘意义

兴义遗址面积约5.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深8.2—9.4米,是目前国内发掘最深的贝丘遗址。针对贝丘遗址的加固和发掘方法,成功解决了贝丘遗址发掘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和积累了高原湖泊型贝丘遗址的发掘经验。贝丘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堆积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形成较厚的堆积,有利于观察遗址堆积形成与人类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此次发掘,从地层学、埋藏学角度丰富了我们对文化层、活动面形成的认识。

遗址发现海东类型遗存、兴义二期遗存、滇文化遗存相互叠压的地层序列,构建了滇中杞麓湖区域距今约4000—2000年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探讨滇中地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演变奠定了基础。

新发现兴义二期遗存,并初步厘清遗存的文化面貌及特征。该遗迹2号房址内炭化橡子经测年为1456BC—1389BC,目前初步推测兴义二期遗存年代应介于商周时期,为研究商周时期西南地区的文化格局提供了新材料,遗存部分文化因素延续至滇文化时期,无疑是滇文化的源头之一,这是滇文化起源研究的突破。

海东类型遗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海东类型遗存的认识。获取的屈肢葬人骨,为研究海东类型遗存的族属来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需要继续开展的工作

此次发掘发现了部分海东类型遗存,但是文化层内包含陶片较少,出土遗物数量有限,不足以全面展现海东类型遗存的文化面貌。结合海东遗址、杨山遗址的资料来看,海东类型遗存与兴义二期遗存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依据更多的发掘材料来判断。

不论是海东类型遗存还是兴义二期遗存,都需要放在一个大的时空框架内来观察其源流分布。由玉溪市文物管理所、通海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开展的杞麓湖区域调查已取得重要收获,在杞麓湖盆地范围内发现贝丘遗址20余处。这些遗址需要进一步勘探,以确定其文化内涵及面积规模,为宏观的区域聚落研究积累材料。


 遗址远景


遗址航拍图


2号探方东壁


墓葬清理


2号房址


17号房址


6号房址顶部构架坍塌痕迹


13号墓葬


4号瓮棺葬


4号道路


4号灰坑


光肋螺蛳


海东类遗存出土陶器


兴义二期遗存出土陶器


兴义二期遗存出土石范


兴义二期遗存出土有领石环


兴义二期遗存出土海贝


兴义二期遗存出土植物种子


滇文化串饰


杞麓湖盆地贝丘遗址分布图

上一篇:大理磻曲遗址
联系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季宏路4069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