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大阴洞遗址
发布时间:2018-03-06     阅读数:12412次    来源: 2018年
分享:

大阴洞遗址位于广南县坝美镇者卡村委会者乎村珠西公路西侧,奎南河从洞口北侧自南向北流过。2017年9月,广南县莲城中心市场经营有限公司在对该洞进行旅游开发时发现洞内有古代文化遗存,随即向广南县文物管理所反映该情况,文物部门及时对该洞进行了调勘。调勘结果表明洞内存在史前遗址,并发现有同时期的墓葬。为保护珍贵的文物资源,最大程度的提取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2017年12至2018年1月,我所联合文山州文物管理所、广南县文物管理所对该洞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发掘取得了大量收获,发现了云南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早期洞穴墓地。

大阴洞洞口朝东北方,宽约20米,洞口前方无平台为一较陡的斜坡。该洞由前后两个洞厅组成,前洞厅与洞口由斜坡相连,落差约10米,后洞厅有狭窄的通道向深处延伸,洞内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前洞厅命名为I区、后洞厅为II区,两个区分别发掘150平方米。发掘工作清理了一些早期文化堆积,发现了一批遗迹现像,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遗物。

早期文化堆积主要集中在I区,位于约5厘米厚的表土层下,堆积不连续,主要分布在灰坑周围区域,且只有一层,厚度5~20厘米不等。堆积为略粘的黄灰色土,其中夹杂有炭屑和陶片、纺轮、石器等遗物。

遗迹现象发现有灰坑和墓葬两种。灰坑共发现12个,均分布在I区,平面多呈不规则形,长径不超过100厘米,深度5~20厘米不等。灰坑内堆积多为大量的炭屑和红烧土,出土有陶片、纺轮、石器以及炭化稻等遗物。根据灰坑内的堆积分析,这批灰坑可能均和用火有关。其中的8号灰坑,坑内不仅夹杂大量的炭屑和红烧土,其坑底还有三块石块呈三角形分布,很明显为支陶釜烹煮的支锅石。墓葬是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共发现17座,其中16座墓葬集中分布在II区深处,呈墓地的形式分布,另外一座未成年个体墓位于I区8号灰坑旁紧靠洞壁处。墓葬似经过人为布局,仅两个墓存在打破关系。这批墓葬均为土坑墓,人骨保存较好,葬式多样。墓坑的挖掘可能受制于原始的生产工具,形制不规整,深度较浅,多以难挖的钙化板为墓底。葬式有仰身直肢葬、屈肢葬、二次葬等。某些墓葬内人骨极为散乱,可能为二次葬的现象也有可能遭受后期盗扰。有一个现象颇为奇怪,即很多墓葬内除主体个体的骨骼外,还零星发现不属于主体个体的人类骨骼。墓坑大小因为葬式和墓主年龄的不同差别很大,总体而言墓坑的大小刚好能容纳以各种形式放入的墓主个体。墓葬随葬器物较少,只有部分随葬有陶釜、纺轮和石箭镞。某些墓葬中发现的石箭镞,因为墓葬人骨散乱,并不能判断为随葬器物。

本次出土的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骨器和炭化稻。陶器主要为大量的陶片、少量可复原的陶器和陶纺轮。洞内的文化堆积中、遗迹内以及地表均发现有陶器。陶器有两种风格,一种为表面装饰绳纹的夹砂褐陶,另一种为表面磨光的泥质黑陶。第一种风格的陶器数量最多,可辨器型以圜底釜为主,另有少量带耳罐、平底器和杯。第二种风格的陶器仅见十余片陶片,其中可以复原一件,为单耳罐。两种风格的陶器可能有不同的文化来源。纺轮是陶器中数量最多的完整器,共33件,大多呈算珠状,某些表面装饰有同心圆纹和卷曲线纹。石器有凹刃器、石斧、石锛和箭镞四种器型,均为磨制,制作精良,另外还有部分砺石。其中凹刃器7件、石斧6件、石锛7件、箭镞14件、砺石23件。骨器数量较少仅4件,其中两件器型明了为骨镯和角锥。骨镯为磨制,表面装饰弦纹和4个一组的圆圈纹。炭化稻在地层和灰坑中均有发现,从形态上来看可能为粳稻,是文山州的首次发现。

在发掘的同时我们还对洞穴深处进行了调查,新发现两个区域,将其命名为III区和IV区。这两个区域的地表都散落有大量陶片,并在局部发现有文化堆积,其中III区还发现一座葬式为二次葬的墓葬。

针对大阴洞遗址的发掘,获得了大批实物资料,对于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洞穴内的早期墓地,为云南目前此类遗存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多样的葬式对于古代葬俗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保存完好的人骨,可以让考古研究直面古代人类个体。目前我所已与西北大学合作,对发现的人骨开展体质人类学和基因学的研究。通过遗存的对比分析,我们初步判断大阴洞遗址的年代介于云南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本次发掘选取了20余个样本进行科学测年,遗存的对比分析结合大量的测年数据将为日后该遗址准确年代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I区的T1中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大阴洞洞口


工作场景


8号灰坑


II区墓葬全景


12号墓葬


14号墓葬


7号墓葬


陶器


陶纺轮


凹刃石器


石斧


石锛


石箭镞


骨镯


角锥


旧石器时代遗物


上一篇:武定长田遗址
下一篇:无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