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琅南塔省、沙湾拿吉省考古调查
发布时间:2018-12-14     阅读数:9583次    来源:原创
分享:

2017年6月,云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与老挝新闻文化与旅游部遗产司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新闻文化与旅游部遗产司文化遗产领域合作(2017—2022)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在文物考古研究领域的合作。

2018年7月,经过各方努力,计划于2016年开展的调查工作得以继续进行,我所和四川大学共同完成了本次调查。为了选择合适的发掘地点,对老方推荐的老挝北部琅南塔省的冶铁遗址以及南部沙湾拿吉省sepon矿区的两个采矿遗址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由于雨季暴雨连绵,引发洪水阻断了交通,尽管经过几百公里的长途驱车跋涉,还是未能到达遗址现场,最终根据老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文章详细了解了这几个遗存点的情况。

琅南塔(Luang Nam tha)省位于老挝西北部,其西北与缅甸相接,东北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毗连,境内主要河流——南塔河自东北向西南绕城而过,汇入湄公河。琅南塔省整体属山地地貌,产稻米,有铜矿资源。冶铁遗址[1]位于琅南塔省东南部的纳勒(Nalae)市,总共发现3个地点:Rmet、Saprim和Tako Kao,三个地点皆以距遗址最近的村庄名命名。



Nalae市冶铁遗址调查途中



Namak mee村出土的石寨山型铜鼓


第1地点Rmet位于两个独立小山包山顶之间的山脊上。2008年,日本考古学家Hideyoshi Kavasima在纳勒市做与铜鼓有关的民族学调查时发现了这个遗址。2009年,人类学家Olivier Évrard和 Guido Sprenger在遗址地表采集了样品。2010年,Thomas O. Pryce和Chanthaphilith Chiemsisouraj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30平方米,发现了7处炼炉遗迹,另外还发现瓷片、石英、赤铁矿和大量有流纹痕的炼渣。发掘报告中认为这批炼炉最后一次加热使用的时间约在公元800年左右,“也许还会更早”。根据炼炉的分布以及出土遗物的特征,发掘者认为Rmet遗址是一处规模庞大、组织有序的冶铁生产遗址。

2012到2013年,Olivier Évrard和Thomas O. Pryce再次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第2地点Saprim和第3地点Tako Kao。Saprim在Rmet族语中意为“古老的地方”,Saprim遗址距离第1地点不到2公里,位于村庄南面入口处附近,从地表明显可见5个炼炉,但是大部分已经被修路和树根破坏,最主要的是这些炼炉位于村子的墓地当中,要说服村民同意在墓地中进行发掘非常困难,所以目前暂时没有关于这个地点冶铁生产的详细信息。              

第3地点Tako Kao,又被称为“旧Tako”,位于第1地点西部大约3小时路程的地方。Tako Kao在2010年被村民废弃,在它的东边重建了一个以Tako Mai命名的村庄,也称为“新Tako”。在从山顶向下的斜坡处发现了两座炼炉,第3地点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两座紧挨在一起的炼炉,出土了密集的中型(0.1~0.15米)黑色炼渣。用碳样标本获得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为距今1271和1279年,或是在公元734和742年之间。

琅南塔省发现的3个古代冶铁遗址,年代约为公元8到9世纪。它们的发现展示了一种老挝西北部高地地区具有规模性和组织性的工业生产模式,发掘者结合民族学、神话、口述历史等角度的材料探讨了当时作为掌握冶金技术的工匠——文中称其为“古代冶金家”的作用,他们与区域经济网络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的“消失”对当地金属工业产生的影响。指出在当时这些高地可能是一种具有商业意义的技术创新中心,考古学和民族学都有助于重新塑造老挝高地的历史。

沙湾拿吉省调查了三个地点:一是以Vilabouly市sepon矿区为中心的早期采铜炼铜遗址,这是本次调查工作的重点;二是phalanxai市的石寨山型铜鼓;三是Kaison市明清时期的陶窑遗址。

Vilabouly市sepon矿区采铜炼铜遗址。调查的地点是老挝遗产司推荐的Theng Kham East和Ban NamaHee两个遗址,因去往两个遗址的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到达现场进行实地踏查,我们从老挝遗产司提供的相关报告和资料中了解了这两个遗址的一些情况。Theng Kham East遗址位于sepon矿区内,这一地区古代文化堆积的厚度超过2米,MMG公司在采矿过程中发现了分布密集的古代采矿竖井,这些竖井平面为圆形,深度超过30米,除了支撑井壁的大量木桩外,还发现了坩埚、铜锭、铁器、铜釜、铜戈等遗物。Ban NamaHee遗址位于矿区外,距离矿区约15公里,也是一个采铜炼铜遗址,遗址保存情况较好,调查时也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铜锭和部分坩埚,其性质与Theng Kham East遗址相同。

phalanxai市石寨山型铜鼓出土地点。沙湾拿吉省是老挝发现铜鼓较多的省份,在14个市县中有8个市县都发现了铜鼓。此次调查的铜鼓出土于沙湾拿吉省phalanxai市一个名为Namak mee 的村庄附近的树林中,周围很平坦,除有高大的阔叶林外还有繁茂的低矮灌木。这一地区古地名就叫铜鼓地区(Bronze drum area),老语为Sokmor Tnoug。铜鼓出土于一个高出地表约1.8米的方形土堆中,土堆残存面积不到50平方米。仅发现一面铜鼓,未见其他共存遗物。铜鼓出露地表部分高0.27米,鼓面朝下,足部外侈,腰部及耳可见,底径0.78米,壁厚4毫米,从形制特征看为石寨山型铜鼓。



Pak Bor 遗址远景(箭头所指为遗址位置)


Pak Bor 遗址被破坏的文化堆积



Pak Bor 遗址采集的纹饰陶片



Pak Bor 遗址采集的灰陶片


明清时期陶窑遗址。遗址位于沙湾拿吉省省会Kaison市Pak Bor Site村湄公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地势平坦,周围有水稻田分布,因开挖鱼塘,部分遗址堆积已遭破坏,从可观察到的断面看,文化层堆积厚度约0.5米,遗址残存面积约2500~3000平方米。遗址地表可见大量散布的残碎陶片,绝大部分为夹砂陶,陶色以橙红、灰为主,火候普遍较高,纹饰有刻划、剔刺、凸棱等,从口沿残片推测可能有釜、钵、罐等器形。尽管遗址年代相对较晚,但是为我们了解老挝晚期的陶器群及其特征提供了珍贵的原始材料。



去往vilabouly市的公路被洪水阻隔


老挝西北部高地琅南塔省发现的3个冶铁遗址发现的炼炉遗迹及相关遗物,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公元8~9世纪老挝西北高地地区金属工业生产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炼炉的基本形制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为我们深入研究老挝其他地区的冶金考古遗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南部沙湾拿吉省Kaison市Pak Bor遗址的调查,尽管遗址年代较晚,但对于我们了解认识老挝的陶器而言,这也是一批很好的原始资料。

通过调查以及与老挝遗产局的深入交流讨论,我们最终确定选择sepon矿区的Theng Kham East和Ban NamaHee两个遗址作为下一步进行考古发掘的地点,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通过科学严谨的考古发掘工作自主获取原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考古研究,云南与老挝在文物考古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调查开始前与老挝遗产局、MMG老挝分公司座谈



调查结束后与老挝遗产局会谈



拜访中国驻老挝大使馆



[1] Olivier Évrard, Thomas O. Pryce, Guido Sprenger and Chanthaphilith Chiemsisouraj, 'Of myths and metallurgy: Archae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approaches to upland iron production in 9th century CE northwest Laos'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47(1), pp 109–140 February 2016.


联系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季宏路4069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