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之路:中国与东南亚稻作业的起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4-04-17     阅读数:3421次    来源:原创
分享:

《稻米之路:中国与东南亚稻作业的起源和发展》,作者贺圣达,所在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发表于《东方论坛》2013年05期,第23-30页。

作者贺圣达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史、当代东南亚政治与经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缅甸历史与现状,该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文化史”(批准号:11&ZD082)阶段性成果。

《稻米之路:中国与东南亚稻作业的起源和发展》主要论述稻作业在中国与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稻米之路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最早形成的文化交往之路。由于一些学者对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泰国北部考古新发现的解读,产生了栽培稻起源和发展于东南亚并且从东南亚传播到中国的观点,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中国和东南亚大量农业考古资料的科学研究充分证实,栽培稻和以栽培稻为基础的稻作业在从大约公元前1万年到公元前6000年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并且逐渐得到发展,此后通过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海路、江西湖南经广东广西进入中南半岛以及从中国云南南下这几条道路逐渐传入东南亚。作者认为中国—东南亚的稻米之路,可能始于中国长江中下游—中国东南沿海或者湖南—两广地区—越南红河流域进入泰国东北部。经海路始于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沿海地区和东南亚海岛地区,陆路则很可能是经湖南、江西—两广一线首先进入中南半岛北部。由于云南连接着长江流域,又是流向东南亚的三大河流——红河、湄公河和伊洛瓦底江的上游(这些河流的河谷地区也是古代居民迁徙的通道),云南也是中国农业向南扩展运动的一个重要地区,稻谷栽培也由可能从云南传入东南亚大陆北部。但是,从现有的考古数据看,云南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在距今3000多年前,稻谷栽培从云南传入东南亚大陆在时间上要晚于从江西、湖南经两广进入东南亚。至晚到公元前3000年,从中国南方到东南亚大陆的稻米之路就已经基本形成。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