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神秘古国——哀牢(2月)
发布时间:2018-03-19     阅读数:10007次    来源: 往月发布
分享:


                                                                                                                                           胡长城


最近几十年,云南文物工作者在云南西南部的昌宁县境内,零散收集到了一些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靴型铜钺、人面纹铜弯刀、铜盒等,这批青铜器极少见于其他地区。由于只是一些零散的收集,对这批器物所反映的文化面貌难以了解。直到2012年下半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昌宁县的大甸山上抢救性发掘了一处青铜时代墓地,才大致弄清这种造型奇特的器物的文化性质。在大甸山墓地的墓葬中,发现了一种墓葬形制极为罕见的斜坡土洞墓,而在这种斜坡土洞墓出土的随葬品里,出土的铜弯刀(含人面纹弯刀)、铜钺(含靴形铜钺)、铜盒等器物与保山市境内先前采集的青铜器形制完全相同,可能同属于一种文化性质。此外,还出土有铜钏、铜指护、铜牛角、铜象牙、铜盖、琥珀珠饰等极具特点的其他器物。结合文献资料记载,以及墓葬存续时间、所在区域等,研究人员将大甸山墓地为认定为是哀牢国的遗存。关于哀牢国的文献记载,有关史料《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汉书·西南夷传》以及《华阳国志·南中志》等都有零星记载,但大多语焉不详,有的记载甚至前后矛盾,使得对其具体的文化面貌仍然不是很清楚。直到昌宁大甸山墓地的发掘,才让世人了解到了神秘的哀牢国。

任何事物的起源,都会有某种神话传说,哀牢的起源也不例外。史料《楚宝·哀牢国考》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龙因舔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根据这段史料,我们可以断定哀牢的祖先为“九隆”。有的专家根据哀牢世系所提到的最早领袖“九隆”,依据《说文》“三十年为一世”或“二十五年为一世”推算,论断“九隆至迟肇基于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周显王之时”。初王九隆死后,开始“分置小王”,到著名的柳貌王时期,已经“分置”了77个小王。柳貌,公元1世纪中叶在位,哀牢国历史上一位关键人物。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柳貌率众人举国“内附”,主动内附汉王朝,将古哀牢国的版图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随后,汉朝在哀牢地推广郡县制,设立了永昌郡。《华阳国志》载“永昌郡,古哀牢国。”但好景不长,柳貌归汉后七年,哀牢王类牢即反。范晔《后汉书》载“建初元年(76)九月,永昌郡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发生争执。杀守令,攻巂唐城(今云南永平西)……章帝募发越隽、益州、永昌夷、汉兵九千人进讨……率种人与诸郡兵进攻类牢于博南,大破之,类牢被杀,传首洛阳。”其残余势力西迁,哀牢国也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样来看的话,哀牢国在历史上的存续时间在最少五六百年。

现在研究学者对哀牢的中心在云南保山的认识基本一致。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以前,哀牢国中心所处的今保山一带,被称为“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东汉时,“哀牢”主要位于以今保山为中心的永昌郡。《后汉书·西南夷传》说:“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此外,今四川西南及云南姚安、大姚一带也有部份哀牢夷。直至唐代,中原地区仍习惯称姚州(今大姚、姚安等地)为“哀牢旧国”。此知哀牢自东汉以来,主要分布包括今保山、永平、大理、姚安等地。关于哀牢的疆域范围,结合史料还是可以大致划定的。其东边的疆域界定,可能已经到澜沧江以东区域。而南边、西边和北边的范围,根据有关学者、专家考证,古哀牢地西甚至可能抵印度,东接梁水郡(今红河州一带),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带)毗邻。因而哀牢其大致范围:东南至礼社江与把边江间的哀牢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西至印缅交界的巴特开山,北抵今缅甸与西藏交界处。哀牢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国土约138万平方里,范围大半与东汉所设全国第二大郡的“永昌郡”辖地基本一致。

目前,关于哀牢人的族属,学术界是众说纷纭,这也是哀牢研究的重点。国内研究者的观点归结起来包括濮人说、氐羌说、越人说等,此外前些年国外还有掸泰说。濮人说,此说为我国学者的传统看法。早在明代,董难《百濮考》中即有此说。据《后汉书·西南夷传》及《华阳国志·南中志》诸书所载:“永昌郡风土,有称哀牢,有称濮人,其事迹大都相同,可知永昌濮人即哀牢人也。”近代许多民族学家亦多赞同。比如方国瑜先生就认为“哀牢”属于濮人,他说:“据《华阳国志·南中志》及郭义恭《广志》,……永昌郡居民,以濮人为主要,见于记录的哀牢和濮人的生活没有分别。明代董难《百淡考》说哀牢即永昌濮人,是正确的。”氐羌说,在一些学者中较为盛行。他们认说:“哀牢族源属氐羌,其分布遍及永昌,旁及越禽,这就和两汉‘昆明’人地域分布一致,族属源流相同。‘昆明’人是氐羌族群,哀牢是其中的一支,或者说是一支以哀牢自称的‘昆明’人,是‘昆明’中较为先进的部份”。越人说,仅有少数研究者提出。根据“臂胫刻纹”、“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善于纺织的记载,认为文身习俗是百越系壮傣族的古老习俗,主张哀牢是壮傣族的先民。掸泰说,此说主要见于早期的欧美学者著作中。他们认为“哀牢”是东南亚地区的掸泰民族,其依据就是哀牢之“牢”和老挝之“老”或寮国之“寮”同音,而老挝是掸泰民族国家,所以认为“哀牢”也应该为同族。

大甸山墓地发掘以来,特别是2014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哀牢文化考古研究工作站”在昌宁的成立,考古工作者在保山市境内,特别是昌宁县境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哀牢文化遗存考古调勘工作。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哀牢国的神秘面纱慢慢揭开了。目前,除了在昌宁采集到这类青铜器外,在保山市境内的隆阳区、腾冲市以及周边的临沧、德宏等地,也零散采集到一些相类似的器物,分布区域与史料中记载哀牢国势力范围的相差不远。我们坚信,经过持续不断的考古调勘,有朝一日,哀牢文化的研究一定能取得重大突破,哀牢国的灿烂文化定能引起世人的关注。


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人面纹铜弯刀


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铜柄铜钺


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铜指护


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琥珀珠


保山市博物馆馆藏铜盒


保山市博物馆馆藏铜钺


哀牢王系图(东汉杨终《哀牢传》)


柳貌归汉内附图(来源于保山市博物馆)


腾冲市张家寨出土山字足铜案


昌宁白沙坡墓地出土青铜饰件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