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龙潭遗址
发布时间:2020-07-22     阅读数:10006次    来源:原创
分享:

龙潭遗址位于大理州鹤庆县黄坪镇财丰村委会定光自然村簸箕湾以北约20米处的缓坡耕地内,分布范围约2000平方米,为金沙江中游地区——财丰河旧石器遗址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遗址于2010年调查时发现,2013年至2016年,在开展我所“金沙江中游旧石器考古调勘与研究”重点课题项目期间,发现了原生文化堆积。近年来,由于耕作取土和雨水冲蚀等原因,遗址文化堆积破坏情况严重,为获取更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信息,深入揭示和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我所联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和鹤庆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遗址远景



发掘区航拍


发掘布设5×5米的探方2个,编号为T1、T2,发掘面积共50平方米,清理深度3.66米。遗址文化层破坏情况严重,在发掘区T1探方的西部区域仅残留厚约20厘米的堆积,T2探方的东部区域则保留相对较多,厚约85厘米。从遗址各地层的堆积情况和沉积结构看,遗址堆积为原生发育的砂质黏土堆积,而非阶地堆积。

文化堆积为第③层,包括有③a和③b两个亚层,堆积总体上为红褐色砂质粘土,结构致密,土质较硬,包含有大量石制品,大量风化砂岩碎屑和颗粒、锰铁结核及焦膜和灰黄色砂岩石块以及少量炭屑。文化层上覆的第①层(耕土层)和第②层(扰土层)均为坚硬松散的现代堆积。T1和T2探方内还分布有现代扰坑2处,均开口于第②层之下打破第③层。第①、②层和扰坑内部的填土清理中也发现有大量石制品,应该均为第③层上部堆积被破坏之后遗留下来的。



T2探方东部剖面



T2探方第③层第4水平层发现的大量石制品



标本编号


文化层下覆的第④层为棕红色粉砂质粘土,土质较硬,含大量粒径较大的锰铁结核物及焦膜。第⑤层为暗红褐色粘土及大量砂岩石块和碎屑的混合沉积层。第⑥层为紫褐色和灰白色粘土团块,黄褐色和紫褐色砂岩石块及碎屑等的混合沉积层。④-⑥层虽出土有部分角岩和安山岩等适宜制作打制石器的小砾石材料,但这些材料的人工痕迹均不明确,因此④-⑥层应为文化层下覆的生土堆积。

发掘未发现明确的遗迹现象,也未发现动物化石,但出土有丰富的石制品材料,文化层共出土石制品3487件,加上发掘区第①、②层和现代扰坑出土以及地表采集,共收集石制品5725件。

石制品以青灰色的石英正长斑岩为主要原料,另有少量石制品以安山岩、花岗岩、玄武岩、角岩、矽卡岩、燧石、石英和玛瑙等原料打制而成。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多以中型砾石作为素材,原料很可能来源于财丰河的河滩,以锤击制品为主,砸击制品亦有少量分布,另外还发现有运用压制法进行剥片的迹象。

石制品类型包括有石核、石片、工具和废品,尺寸以中小型为主。



多面体石核及石片石核



盘状石核



长石片


石核315件,以锤击石核为主,另有小型砸击石核和似-细石核。类型以简单剥片的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石核为主,另有部分石片石核和盘状石核,以及剥片强度较高的棱柱状石核和多面体石核等。少量棱柱状石核和多面体石核的片疤中包含有少量的窄长形片疤,但这些石核并非典型的石叶石核。

石片1513件,以锤击石片为主,少量砸击石片。其中包括有部分窄长形石片和背面片疤呈向心分布的石片,一定比例有窄长片疤石核和窄长形石片的存在表明在遗址生活的早期人群虽然还没有熟练掌握石叶技术,但在剥片活动中已经摸索到利用合适台面和石核背脊生产少量窄长形石片的技术和能力。从技术上分析,背面片疤呈向心分布的石片可能为盘状石核上剥取下来的。遗址发现的似-细石核则与华北地区的船形石核在形态和技术特征上具有一定相似性。这些石核和石片中的特殊类型显示,在遗址生活的早期人群在剥片技术体系上虽以简单剥片为主,但已经迈入了相对进步的阶段。         

工具431件,以石片工具为主。类型包括有刮削器、凹缺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和钻具等,以刮削器占多数。工具类型多样,加工技术纯熟,其中一部分标本具有相对规整的形态、较高的加工强度和规整的刃缘,为精致加工的工具类型。刮削器中还包括有一定比例的陡刃刮削器和汇聚型刮削器,陡刃刮削器多以厚石片为素材,刃角较陡,刃缘上的修疤呈叠层状分布,具有较高的修理强度和相对较长的刃缘,是遗址较具特色的一种工具类型。



陡刃刮削器



普通刮削器


凹缺器



锯齿刃器


另外还发现有断块和残片等初级标本3000余件,多为石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废片,为遗址数量比例最高的石制品类型。

遗址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4公里处即为天华洞旧石器遗址,天华洞遗址洞前斜坡耕地上探沟试掘中所采光释光样品的测年结果为距今9.5-5万年。龙潭遗址本次发掘出土的石制品材料在岩性分布、标本类型组合、剥片技术体系,以及工具加工技术等方面均与天华洞遗址一脉相承,在石器技术上属于同一技术传统,但从地层堆积情况、石制品整体尺寸以及似-细石核等标本的出现情况分析,文化层的时代可能处于天华洞遗址的晚段或晚于天华洞遗址,属于晚更新世的晚期阶段,具体年龄数据还需测年结果进行确认。

龙潭遗址是财丰河旧石器遗址群中考古发掘的第一处遗址,遗址的文化堆积虽遭受较大破坏,但发掘揭露出了遗址的原生文化层,探明了遗址文化堆积的分布范围,明确了大量前期调查采集石制品的地层归属,并对遗址残存部分实施了有效的加固和保护。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打制石器材料,经综合分析,明确了遗址作为一处石器制作场的功能属性。石制品材料总体表现出多样化、进步性的石核剥片技术,稳定成熟的工具加工技术以及类型丰富的工具组合等特点,这些技术特点在金沙江中游地区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性、一致性,以及与东亚其他地区相比较的独特性。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该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环境和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金沙江中游地区乃至西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技术传统的多样性研究、狩猎采集人群生存方式和行为特点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上一篇:无
联系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季宏路4069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