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 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
发布时间:2022-09-29     阅读数:2976次    来源:原创
分享: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通报了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考古工作重要进展情况。云南昆明晋宁河泊所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为4项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之一。

发布会指出,云南昆明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发现汉代建筑遗迹,出土大量封泥、简牍,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河泊所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我所从2014年开始对河泊所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早于滇文化、滇文化和汉置益州郡时期的大批重要遗存。2019年河泊所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泊所遗址的重要发现,一是2021年的发掘发现了疑似大型建筑基址、道路和封泥。二是两次发掘出土了包括“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等在内的益州郡和所辖属县的官员的封泥达500余枚,其中包含益州郡24县中的属县达17个。三是在2022年上蒜一小校园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简牍,在已清理的极小一部分中发现带汉字的200多枚,绝大部分还在清理中,已经认出的文字包括“滇池以亭行”、“罪当死”、“建伶长”、“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等,是反映当时益州郡行政往来和司法制度的物证。

这批封泥与简牍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与历史价值。“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等封泥的发现,是汉代中央政府对云南有效行政的历史见证,是中央治权的象征,云南现今的边疆格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大量简牍的发现,是中国南方继湖南“里耶秦简”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其发现的行政、司法简牍,内容丰富,与已经发现的封泥相互印证,是汉代中央在云南行使治权的有力证据。从西汉中期武帝设置益州郡开始,云南开启了跨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篇章。

考古发现显示,滇文化的核心区位于滇池盆地,但文化的辐射范围可达西南、岭南和南亚东南亚地区,这里从古至今一直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这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历史基础。河泊所后续考古将按照大遗址考古的思路,经过仔细筹备与谋划,继续申请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发掘工作。同时加快南亚东南亚考古基地和考古实验室建设进度,承接做好出土文物简牍的后续保护、研究工作。借助这次重大考古发现的契机,积极配合昆明市和晋宁区,做好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