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在昆明晋宁召开
发布时间:2023-02-27     阅读数:2212次    来源:原创
分享: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指示,进一步挖掘阐释研究河泊所遗址的价值,并对石寨山大遗址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进行深入研究。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晋宁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于2月25日至26日在昆明市晋宁区召开。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河泊所遗址的内涵与价值、遗址的后续发掘、研究、保护及利用等进行深入讨论,为推进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56年晋宁石寨山墓地考古发掘于M6中出土“滇王之印”,印证了史书记载中“滇”的存在。石寨山墓地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2年12月,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目前遗址公园的各项建设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河泊所遗址位于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核心区。从2014年开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力量在河泊所区域开展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详细勘探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总计7000余平方米,发现了从先滇时期至滇文化和两汉时期的房址、墓葬、灰坑、沟、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河泊所遗址2021年至2022年的发掘,发现了益州郡郡治的线索,出土封泥和简牍等重要文物。其中,封泥共发现837枚,主要是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官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下辖24县中的20个县级官吏封泥,这与《史记》记载中“置益州郡”,“领‘滇池’、‘建伶’、‘谷昌’等24县”的记录相符。带字简牍共发现1800余枚,根据识别的内容看,多为官方往来的文书。除此之外,该地点还发现了疑似的大型建筑基址、道路等遗迹,出土高规格瓦当等建筑材料。
       河泊所遗址多年的考古工作构建了从青铜时代早期至汉代的完整的年代框架和连续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实证石寨山大遗址就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云贵高原的关键节点。2021-2022年简牍和封泥的发现,直接证实了《史记》记载当中“设益州郡”等相关历史史实,为研究两汉时期西南边疆治理提供了最直接的文字资料。同时,多种线索表明,当时的益州郡郡治就位于上蒜镇第一小学附近区域。河泊所遗址的考古发现弥补了云南地区早期聚落方面认识的不足,为研究早期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以及国家多元一体形成发展过程提供了契机。2022年,河泊所遗址上榜“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近期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河泊所遗址未来的考古工作将在精细化发掘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建设多学科协同合作下的可移动式考古方舱,促进简牍、封泥等重要遗物的精细化发掘。同时,以寻找“两城”(古滇国城址及益州郡城址)为突破点,逐步开展勘探及发掘工作,为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争取早日建成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石寨山大遗址“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为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现场


                                                                                                                   听取报告


                                                                                                                现场观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