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夜郎、句町、漏卧、哀牢 的王侯来源(5月)
发布时间:2016-06-06     阅读数:8227次    来源: 往月发布
分享:


                                           杨帆


在汉武帝还未将西南夷纳入西汉版图前,汉王朝对滇、夜郎君长的称谓是有差别的,滇王称“王尝羌”,夜郎称“侯多同”。《史记·西南夷列传》“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遂见夜郎侯多同。……至滇,滇王尝羌乃留,……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夜郎光精兵就有十多万人,而滇仅有几万人,但是是司马迁却称滇为“王”,称夜郎为“侯”(夜郎是入朝后,才被封为王)。西南夷“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君长以百数”,但是汉武帝收复西南夷后,“独夜郎、滇受王印”,文献并未记载其余君长受封爵位。倘若西南夷君长可以泛称,司马迁会对这些君长统称为酋王;如果依势力大小来区分,大者为王,小者为侯,也应该称夜郎为王、滇为侯才对。司马迁明知夜郎势力远大于滇,却称夜郎为侯、滇为王,显然不是随来之笔。

在《汉书》及以后的文献中,西南夷又冒出一些王、侯称谓的部族来。如《汉书·西南夷传》“至成帝河平中,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句町可称王,是因《汉书·西南夷传》载昭帝曰:“句町侯亡(毋)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其立亡波为句町王。”那么句町立为王前的侯位是怎么来的呢?以及漏卧侯的侯位是怎么来的?是汉武帝在西南夷初置郡县时所封吗?

如果立功前句町的侯位以及漏卧的侯位西汉王朝所封赐,就像滇王受印、夜郎由侯立王、句町由侯立王一样,事关西汉王朝边疆政策,文献多少会有点记录。有一种解释,西南夷的这些王、侯们在被纳入西汉版图以前,他们或王或侯的爵位早已有之,他们是破落逃亡的“王”、“侯”。他们的爵位是周天子封的。

《尚书·周书·牧誓》“武王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说明氐羌也好、庸也好、濮人也好,都参与了周武王的伐纣战争。胜利以后“封诸侯,班赐宗彝。”史称武王大封天下,诸侯七百。这些参与了武王伐纣战争的羌人、庸、濮部落显然也在被封之列。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衰落,诸侯间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于是有了从汉水流域走出的楚国“始开濮地而有之”的举动,亦有了楚庄王三年百濮和群蛮试图夺回领地的危机。失败后“从此百濮各走其邑”,于是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需要指出的是西周末年的百濮是居住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而后来才向西南地区逃亡。战国时七雄之首的秦国快速崛起,使得氐羌民族“因畏秦之威,将其种群附落而南”。而此前的氐羌一定居住在秦国的附近。由于有了东周的诸侯大兼并,于是百濮也好、群蛮(苗蛮)也好、氐羌也好,这些曾经被周天子分封过的小诸侯纷纷向西南地区逃亡。虽逃亡,周王室并未撤消对他们的封爵,周王室此时也很无奈。于是“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八国被后代不理解的人看成了西南夷,如孔颖达《正义》说:“此八国皆西南夷也”。他们其实原来并不在西南夷之列,他们原封地或在西北,或在荆地,只因斗不过大诸侯们的兼并被迫向西南地区迁徙了。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出现的“哀牢王”,亦有可能为向西南迁徙的没落王侯,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未提及,只因当时哀牢尚未进入西汉王朝的视野。

故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史记》、《汉书》中记载的这些西南夷部族,在西汉还未将他们纳入版图前,他们的王侯爵位早已存在。最初是周天子封的,而后西汉政府又根据他们的立功表现再次予以分封。

如上述分析属实,那么我国有诸侯爵位时间最长的可能要数句町了。句町是为百濮的一支,参加过武王伐纣从而被封诸侯,因不敌楚的扩张,逃至西南地区。西汉时甸町侯毋波因率其人民击反者有功又被汉封为王,及至王莽时又贬句町为侯。句町直至南朝时才被废,《云南辞典》注:“句町,南朝梁时废。”句町的诸侯之爵位从西周至南朝梁,可能长达一千五百余年。


西南夷分布


石寨山出土“滇王之印“


牧誓八国及周伐商示意图


铜鼓上人物形象


西林铜鼓上的羽人形象


铜鼓人物形象


云南文山牡宜汉墓M4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