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象鼻洞旧石器遗址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03     阅读数:5134次    来源: 考古
分享:

《剑川象鼻洞旧石器遗址研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剑川县文物管理所编,以高峰、杨长城、阮齐军、刘建辉、王伟铭、吴小红、杨德志、何林珊为执行主编以及以张继效、余明辉、杨海林、张辉、赵建文为执行副主编的遗址综合性研究专著,于2015年6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研究》分四章及导论和后记,由黄景略先生作《序》,高峰和阮齐军执笔;对剑川历史沿革及象鼻洞研究历史简明介绍。自2008年8月首次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发现旧石器遗址到2009年11-12月、2013年6月勘探,在前期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多方研究成果,对自然环境(第四纪地质历史、自然地理、孢粉)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和梳理了旧石器理论的诸多方面,对中国旧石器研究神秘性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自1923年水洞沟旧石器发现与研究、1929年周口店旧石器的发现与研究,直至2014年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成立,90多年旧石器理论的根基--石器定位和旧石器分类方法,一直没有较合理和统一的方法,使得大众对旧石器研究如坠九里长烟。《研究》观察和测量石制品标本150件,观察和测量骨制品和碎骨365件。通过多次反复研究,成功尝试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旧石器理论方法“操作链”阐述了该遗址的旧石器,用“碎骨”的统计方法取代了“骨器”的主观定义,石器测量采用“自然定位法”。并且,简明介绍了旧石器研究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取向。扬弃了长期“误用”的“模式I-V”(1967,克拉克)的陈旧理论,指出,旧石器研究是基于人类对工具加工技法的抽象研究,和文字的产生、演化以及中国的中医理论,实则异曲同工,是鲜活的“操作链”范式的体现。为今后中国旧石器研究的基础理论发展作了“抛砖引玉”的工作。《研究》的结论上层文化层骨制品层位(1万年左右)代表新旧过渡时期文化遗物,下层文化层以非典型薄刃斧为代表(可能是旧石器中期“南线”早期现代人遗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