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老屋,我们在行动 (9月)
发布时间:2018-10-31     阅读数:7776次    来源: 往月发布
分享:


                                                                                                                                          周怡


不知从何时起,在鳞次栉比却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待得越久,不禁让人越怀念极具风土人情的各式老屋,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古代工匠当时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而建造出来适宜居住的房屋,每一处细节,每一个装饰,在如今看来依然体现了精湛高超的营造技术。漫步斑驳的青石板路面,你可以感悟他的过往和曾经的辉煌,走进柳阴庭院,你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就这样感受最自然的气息。

如今,斗转星移,一座座老屋像极了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者,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漏雨,墙体坍塌倾斜,木构架开裂糟朽;由于不当维修,老屋被一些与原始风貌不相协调的现代建筑材料覆盖。在这众多的老屋中,能够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获得财政维修资金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更多的老屋只能任其荒落于民间,或自生自灭,或被翻新重建。

为了让更多斑驳不堪、断壁残垣的老屋延年益寿,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了“拯救老屋行动”,这是将中央财政资金用以资助传统村落中私人产权文物建筑修缮的公益项目,分为“整县推进项目”和“特色村落保护项目”两部分。整县推进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由老屋产权人自行申报,基金会资助比例为文物建筑本体修缮费用的50%,实施期限为2年。

2016年,基金会选定浙江省松阳县为“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首个试点县。2017年,江西省金溪县,云南省建水县、石屏县在49个申报县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了“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

2018年4月22、23日,建水、石屏两县分别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开工仪式,云南项目全面展开。我所受基金会委托,作为两县专业技术支撑团队,为规范项目实施,负责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技术文件,保障修缮过程始终贯彻“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并统筹兼顾后期利用,而每栋老屋的具体修缮方案则由产权人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根据实际残损情况自行编制,注重激发产权人的主人翁意识。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项目自有的特点。

首先,有的老屋依山而建,且山势陡峭,比如建水县的贝贡村,远观老屋层次丰富地分布在山上,给人一种“醉卧茅堂不闭关,觉来开眼见青山”的山居情怀;有的老屋择水而居,比如石屏县的龙港村,打开老屋大门异龙湖便映入眼帘,或给你带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惊艳之美,亦或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悠然雅趣。

其次,云南项目的老屋重装饰,门、窗、梁头等小木作雕花装饰精美,大部分老屋还保留有具有当地特色的彩画;建筑结构上有抬梁和穿斗两种形式,空间尺度适中,大都为两层建筑,强调了一种实用性;建筑格局为合院式民居,看得出许多老屋始建人当时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的,由正房、耳房、倒座、花厅、门楼、照壁等多种元素拼连组合成“三合院”、“四合院”、“三间六耳下花厅”、“四马推车”等形式。

再次,刚开始时,大部分产权人对这种自己需要掏一半修缮费用的形式很不理解,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的甚至宁愿让老屋荒废也不愿修,有的想修但又担心补贴是否到位等问题,后来现场工作人员站在产权人的角度耐心地替他们一一解答心中的疑虑。老屋于村民来说是祖辈留下的财富,村民比任何人更了解自己世代居住的老屋,他们修起来会更用心,修好后会更爱惜,而且还可以通过投工、投料等方式来参与项目,申报成功看到实实在在修缮效果的村民,后期也不自觉地会动员其他人,目前已有三栋老屋完成了修缮工程,修缮补贴也已如数发送到了产权人手里,已通过方案审核即将动工的有十余栋,已通过申请正在编制方案或计划着手编制方案的十余栋。

最后,这次拯救老屋行动还让一些早已闲居在家多年的老工匠又有机会重拾旧业,他们为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感到特别高兴,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老屋修缮中,“让传统工匠用传统工艺修传统民居”这也是拯救老屋行动的初衷。

但云南项目也有其自身的一些桎梏,比如大部分老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不利于后期的活化利用;比如大部分产权人并不识字、识图,很难自行编制修缮方案。目前,我所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地方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工作,并对当地工匠进行施工培训,不断完善方案的可行性,保障项目修缮质量,我们还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希望为私人产权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积累更多有效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老屋,它寄托了无数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尽管岁月无声流走,无论到天涯海角,再回首,老屋仍是世界之外、时间之中的栖息地,这里有儿时的笑声,大人的呼唤,家的味道。“欲绘尽浮世繁华万千,谁料笔落素笺,徒留黛瓦庭院,空守几度南飞雁。”保护老屋,不忘本来,挖掘传统营造技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时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在现代文明之外,还保留了另一种可能,“山穷水复疑无路,鸡鸣方知有人家”,老宅,风韵犹存;山水,依然美丽。


乡间小路


破败的老屋


荒废的老屋


石屏县符家营杨氏宗祠


拯救老屋石屏启动仪式


石屏龙港村


择水而居的石屏龙港村


大门


窗扇雕花


彩绘


梁枋彩绘


柱础


合院式民居院落


梁架


梁架之二


梁架之三


梁头


合院式民居


石屏龙港村老屋


向产权人发放修缮补贴(图片来源于石屏县博物馆)


老屋与村民


老者


稚童


建水贝贡村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