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军讲武堂外立面保养维护工程
发布时间:2016-11-30     阅读数:3895次    来源:原创
分享:

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翠湖西路。1909年,清王朝为建立新军,在原云南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1912年改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首任总办高尔登,后由李根源继任。学堂设步、骑、炮、工兵4科。每期1—2年。第15期还招收了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1909至1928年,共办19期,学员达5000余人。1911年,讲武堂师生在昆明“重九起义”及后来的护国讨袁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讲武堂的历届毕业生中,有的成为杰出的革命将领,如朱德、叶剑英及周保中等。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培养新式陆军军官的著名军事学校之一。原讲武堂规模较大,东临翠湖,西至钱局街,北靠仓园巷,南为洪化桥。开东、南两门,南部为外操场,北部为四合院式主楼,其西有兵器库、礼堂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现存东大门、主楼、礼堂、兵器库等建筑。其余地面均为云南省科技馆、图书馆占用。


修缮前


修缮中



修缮后


主楼为土木结构两层四合院走马转角楼,基本上呈正方形,占地面积约1.44万平方米。东楼为学堂教职工办公区,长118.44米,进深9.76米;西楼为教室,长119.6米,进深9.70米;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长116.74米,进深6.66米;北楼长116.78米,进深6.64米。东、西、南、北4楼均高12米。南楼中间设一阅兵楼,为当时教官训练指挥或阅操训话之所,面阔13.07米,高15米。东西楼南北端各设一券洞门。1991—1993年,对主楼进行全面修葺,1999年修复了东大门。1989年建立了昆明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文物管理所。在南楼布置讲武堂校史、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等陈列展览,于1991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

由于多次修缮对材料的选择、所采用的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外立面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灰浆层脱落、颜料层起甲、粉化、颜色退化等病害。2016年初,受云南陆军讲武堂文物管理所的委托,我所承担了陆军讲武堂外立面保养维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灰浆层的裂隙修复



颜料层的涂刷


2016年初,根据勘察发现,云南陆军讲武堂外立面墙体存在两种不同结构方式,南北楼为砖墙,东西楼为土坯砖墙,由于墙体构成材料的不同,导致所出现的病害情况也不尽相同。南北楼砖墙主要存在裂隙、颜色退化等病害现象,东西楼土坯墙存在灰浆层脱落、颜料层起甲、粉化、颜色退化、裂隙等病害现象。针对不同结构方式的墙体我们提出了不同的修缮方案,对讲武堂外立面墙体的颜料层和灰浆层进行全面的去除,对南北楼砖墙采用传统的灰浆做法,适当的调整灰浆配比,保证与砖砌墙体的粘结;对东西楼土坯墙体,首先为了保证传统灰浆与土坯砖的粘结,在土坯砖上按照最传统的做法,打竹签、缠麻线,形成网状的拉结层,保障灰浆层与土坯砖的结合。做完灰浆层后,涂刷颜料层,颜色经过考证,选用“民国黄”,经过多次试验和实际墙体的试验性样块的制作,并通过论证,确定采用水性墙面漆,确保整体墙面颜色的一致性,漆面做好后再喷涂一层有机硅防水罩面层,使墙面的牢固性、颜料的耐候性得到增强。



整体传统打竹签、缠麻线的制作



传统打竹签、缠麻线的制作


2016年2月完成该项目的现场勘察、测绘、照片拍摄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且在上述基础上完成了勘察报告、维修方案设计的编制上报,4月方案获云南省文物局评审通过,11月工程结束并通过验收。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